English 搜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基金会动态 >>新闻中心

基金会动态

《公益时报》: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资助中青年骨干出国,全链式服务管理显成效

浏览次数:
字号: + - 14

  近日,由国家民政部主管、中国社会工作协会主办的第一份全国性、综合性公益类报纸——《公益时报》,对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进行报道。探究基金会如何发挥人才建设总体规划及引领作用,对出国访学人员进行全方位服务管理,现将报道内容转载如下:

  附原文链接:http://www.gongyishibao.com/html/gongyizixun/2020/07/15112.html


图片1.jpg

  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于2005年7月发起并成立的非公募基金会,以我国著名的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教授命名,其宗旨在于发展医学事业、加强科学研究、促进人才培养。

  为加强医学学科建设,加快医学人才培养步伐,提高中青年业务骨干素质,吸引和储备人才,形成合理的学科人才梯队,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支持下,基金会于成立时便设立了人才培养基金,资助中青年骨干出国前往世界一流科研院所学习深造。

  目前,基金会已资助北京市231名中青年骨干人才出国深造,共培养出“215”学科代头人6人、北京市优秀人才52人、百千万北京市级人才1人、高层次留学人才回国资助3人、“高创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12人、北京市优秀青年人才资助48人、“215”学科骨干42人、“青苗计划”7人、十百千卫生人才中“百”人才6人、留学人员科技活动择优资助1人、选拔为医院中层领导29人。

建章立制,规范派出人员选拔资助条件

  多年来,基金会参照国家教委留学项目、国家公派留学项目逐步完善《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人才培养基金、资助出国学习项目实施细则》,对资助对象及选派人员条件进行建章立制。

图片2.jpg

第14批人才培养基金、资助出国学习项目选拔工作面试会

  资助对象共分为四类:第一,中青年业务骨干, 45周岁以下,学科骨干、带头人培养对象等,并在医院工作满2年以上,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以及相关的临床科研基础。

  第二,教学管理人员,年龄控制在50周岁以下,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或中级及以上管理职称,在教研室或科室中担任教学管理工作满2年,有教学课题并发表过教学文章。

  第三,护理人员,按照阶梯式和重点培养的原则,在医院工作满2年以上护理人员需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位,或在医院工作满5年以上的本科学位护士均可进行申请。

  第四,优秀住院医师,选拔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研究生学历,培训时间不少于2年,培训期间表现优异,过程考核和北京市统一考核全部一次性通过,未出现暂停培训或延长培训等情况。

  对于专业技术人员,派出时限为12个月;管理骨干、护理人员、骨干师资及优秀住院医师,派出时限为3个月。基金会将为其提供在国外期间的生活费用、出国手续费及一次往返旅途费、保险费、必要的体检费用及防疫费等全部费用。

加强派出管理,以人才推动学科持续发展

  在派出人员访学期间期间,基金会通过多种方式加强了管理和服务。

  在元旦、春节等节日期间,基金会理事长谢苗荣都会撰写慰问信,向海外访学人员送去祝福,使大家备受鼓舞。在医院院庆活动中,为了增加访学人员参与感,特邀访学人员通过录制视频或远程联系等形式参与。

  每年度由谢苗荣理事长、尤红秘书长组织召开培训交流会,归国人员分享学习的收获和体会,基金会运用远程技术多院区同步转播,并通过基金会官网、医院办公网、基金会出国人员交流群分享出访人员总结成果,做好全方位的组织引领和管理服务工作,激励出访人员将国外学习中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术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推动医院医疗技术、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的提升。

  项目资助的第11批临床访学人员王磊副主任医师,通过构建含有美国贝勒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在内的热带医学研究及合作机制,推动设立北京食源性寄生虫病临床监测中心,提高北京市食源性疾病监测能力;

  资助的第10批管理访学人员孔媛媛研究员,深化与访学院校美国杜克大学的合作,共同举办临床研究方法学培训班,使更多临床医生掌握系统临床研究方法,高效规范完成临床研究全过程,最终助力提升医疗诊治水平;

  资助的第2批护理访学人员田丽护士长,围绕造口手术患者闭环式疾病诊疗、手术、康复、瘘口及周围皮肤护理开展工作,成立“造口护理工作室”,传播造口领域前沿知识,培训护理专科人才新技能;

  资助的第13批教学访学人员万文慧老师,通过在留学医学生毕业实习中创新采用同伴互助式管理模式,充分提高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临床思维的培养。

图片3.jpg

谢苗荣理事长组织召开培训交流会

探索监督机制,推动归国后成果产出及应用

  基金会针对出访人员探索建立“跟踪式”评价、“过程式”考核管理机制,摒弃以往“点对点”式开始和最后进行管理和监督模式,促使访学人员增加产出,将访学成果落地生根。基金会要求进修6月以上的派出人员回国一年内,必须以第一作者发表IF>2.0以上SCI论文一篇,申报省部级课题一项;3个月至6个月短期交流人员,必须以第一作者发表英文论文一篇,申报局级课题一项。

  第12批资助人员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苏强副主任医师,在赴加拿大麦吉尔大学附属医院访学过程中,共发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的安全性评估文章3篇,累计影响因子达到9.6分,填补了肿瘤领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PD-1/L1) 治疗的安全性系统评估的空白,得到访学院校及导师的高度肯定,访学结束后获得了麦吉尔大学博士后证书。

  第12批资助人员北京市平谷医院张鑫副主任医师,在美国哈佛医学院布莱根妇女医院访学期间,科研团队突破性发现了HIV持续低病毒血症的新机制,其作为共同第一作者参与实验并撰写论文发表,单篇影响因子达到6.183分。

依托资源优势,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更优条件

  慈善捐赠在发达国家公立医院发展中起着重大作用,通过社区居民们自发的捐赠行为,极大的解决了医疗机构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所需的筹资难题。我国公立医院目前接受社会捐赠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同国外医疗机构每年动辄接收上亿美元的捐赠相比,即使是在国内综合实力很强的医疗机构接受的捐赠资助非常有限,其中能够拥有基金会来对捐赠工作进行管理的医疗机构更屈指可数。

  北京市李桓英医学基金会资金人才培养基金主要来源于团体及个人捐赠,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大力支持下,十余年来,基金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走向成熟。

  今后基金会将更加注重基金会的可持续性发展,争取社会各界人士的更多支持,以传承李桓英教授学医、行医、传医的厚道之德为使命,依托医疗行业的资源优势,扩大基金会的影响力,为社会发展、人民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图片4.jpg

临床访学人员王磊副主任医师做相关学术汇报

图片5.jpg

护理访学人员田丽护士长造口护理工作室宣传海报

  • 标签: